观海的老人淡薄似清风流水,视名利如过眼云烟,超然于世外,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。相比之下,我父亲现在的生活比过去要好不知多少倍,却总是对我说从前的故事。类似“冰棍”那样的经历不只发生在我家,许多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都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贫苦的生活,为了养家糊口劳作不息,即使这样,孩子还得去拾煤核,捡柴禾,尽量节省一切费用。那时,“神仙的日子”只是奢望中的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,而现在,学龄前儿童早已经用电话联系他们的事情,年轻人更是视电脑、手机为玩物。退了休的老人平时也都是练练功,打打球,跳跳舞什么的,自在地消磨着时光。现在这样的日子都过得索然无味了,可当年谁敢想? hsU :P|A
TwM4(R
神仙的日子未必就是恬静的生活。我的一位朋友,从前喜好舞文弄墨,当过办公室主任,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,因一时兴起弃笔投海,如今还在操作着一家公司。他说他经常想起过去坐办公室的日子,忙完了工作,写写自己喜欢的东西,早晚还能跑跑步,打打球,既轻松又舒适,哪象现在,“站着想坐着,坐着想躺着,躺着想睡觉,睡觉还睡不着,满脑袋除了经济效益就是人际关系,忙完了生意跑经营,整天的腰酸腿疼脖子硬,简直就是豪华型的‘东亚病夫’。”我看着他,NIKE休闲装,“老人头”皮鞋,乌亮的头发,只是眉头紧蹙,额上几道深深的横纹。才四十岁的人怎么就一脑门子沧桑呢。我问他平时还写点什么?他说早扔没了,只是有时候忙里偷闲搞点儿山水雕刻,别人以为陶冶性情,其实是为了放松神经,准备绷紧时不断而已。官身不由己呵,想跳出圈子已经不可能了,“怕不会活,”他说。 $) Z$X?3U
By v
I
sl`{6!2F3
父亲退了休,一闲着就这病那病的,非得找点活儿,不为挣钱,松松筋骨也好。他总是习惯于吃饭时手抚前额默默地想着什么,他不明白自己的筷子为什么只肯蜻蜓点水般在鸡鸭鱼肉上掠过,而不会风卷残云似的填个酒足饭饱。其实就是穷日子过惯了,做什么都缩手缩脚放不开。“大跃进”和“文革”早已是旧皇历了,哪能天天发糕、咸菜就白开水?啥事都想掰扯个子午卯酉,也不怕劳力伤神。父亲对我的想法不屑一顾,仿佛一眼看透了我。我不以为然,能吃是福分,能干也是福分,“天桥的把式——光说不练”恐怕还是福分。鲁迅老先生早就讲过,说要死的必然,说富贵的说谎;但说谎的得好报,说必然的遭打。这道理已经被很多人拿去验证且屡试不爽,我还能拿这话去“开导”他老人家?
|
一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