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2-11-17

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之二

第二节 四声 y F'TJ  
_3.'$  
  四声,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。我们要知道四声,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。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。 ?yH->~Q  
"+pzEdft  
  声调,这是汉语(以及某些其他语言)的特点。语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,而高低、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。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,共月四个声调: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(不升不降叫平);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(不高不低叫中);上声是一个低升调(有时是低平调);去声是一个高降调。 <dp"\LSUv  
 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,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。古代的四声是: dcM<}hK  
u%~M/ g?E  
(1)平声。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。 o"f]d 7  
(2)上声。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。 hH%E"Wg&d  
(3)去声。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。 N 0}2&W7  
(4)入声。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。现代江浙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等处都还保存著入声。北方也有不少地方(如山西、内蒙古)保存著入声。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,但也保存著入声这一个调类。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,入声已经消失了。北方的入声字,有的变为阴平,有的变为阳平,有的变为上声,有的变为去声。就普通话来说,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。其次是阳平;变为上声的最少。西南方言(从湖北到云南)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。 $XnqsU@  
S~UN]~,  
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。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。依照传统的说法。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,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,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,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。《康熙字典》前面载有一首歌诀,名为《分四声法》: :q[4S#+~r=  
w Gv=cC  
平声平道莫低昂, -Xy&L)zXu  
上声高呼猛烈强, vX, (CfP  
去声分明哀远道, c&<_MzBuI  
入声短促急收藏。 =tu\z   
&G?  
 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,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。 Qf2+5Zy~#  
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。在韵书中。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。在诗词中。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。 `!r$%s=K-  
kL(`^]jW  
 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,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。在今天还保存著入声的汉语方言里。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。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。有时候,一个字有两种意义(往往词性也不同),同时也有两种读音。例如“为”字,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“做”,就读平声(阳平);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“因为”,“为了”,就读去声。在古代汉语里。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。现在试举一些例子: \m@ 1H ={  
骑,平声,动词,骑马;去声,名词,骑兵。 rRyZ'R( L9  
思,平声,动词,思念;去声,名词,思想,情怀。 _H~k @>r(&  
誉,平声,动词,称赞;去声,名词,名誉。 oK[#) uC  
污,平声,形容词,污秽;去声,动词,弄脏。 ?WkH2 sw@R  
数,上声,动词,计算;去声,名词,数目,命运;入声(读如朔),形容词,频繁。 8 k'Lc# #  
教,去声。名词,教化,教育;平声,动词,使,让。 Fp~vy2}M  
令,去声,名词,命令;平声,动词,使,让。 ,Z5p, T   
禁,去声,名词,禁令,宫禁;平声,动词,堪,经得起。 C.Mr=JZK  
杀,入声,及物动词,杀戮;去声(读如晒),不及物动词,衰落。 N*Wz>3  
| +$bUx&m  
  有些字,本来是读平声的,后来变为去声,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。“望”、“叹”,“看”都属于这一类。“望”和“叹”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,“看”字直到近代律诗中,往往也还读平声(读如刊)。在现代汉语里,除“看守”的看读平声以外,“看”字总是读去声了。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:如“过”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,至于用作名词,解作过失时,就只有去声一读了。 @;h 9A Izv  
辨别四声,是辨别平仄的基础。下一节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。 f5w1xzu  
. ttv+ =4  
/MPg 6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6506) |  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