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

2025 - 1
   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 
«» 2025 - 1 «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3-07-02

浅谈新闻报道“四季歌”如何写出新意

a^q;'#  
PKfjWjL$*  
在新闻报道中,经常会有唱“四季歌”的时候,只有充分地认识新闻的本质是“新”,才能挖掘到新的素材,才会在唱“四季歌”的时候季季有新意,使新闻报道不流于平淡和肤浅。本文就新闻报道“四季歌”如何写出新意,谈点个人看法。 x1;m#aKm  
FTgCZ_XKb  
一、“处处留心出新闻” v}w}Akz  
9ZooF{>U.z  
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对于宣传媒体来说,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稿不同”。随着工作年限慢慢增多,我常常烦恼,每年都唱“四季歌”,再好的题材,重复也会显得枯燥、单一化,如何在相同的“四季歌”里唱出不同的“词曲”呢?有人说,季节性的工作报道,在媒体具有突出地位,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新闻性、指导性,最大的难点是相似性。  ) Z;|V  
7 >yb1N&9  
的确,客观情况需要我们把传统的《四季歌》反复传唱,而唱得不令人生厌,始终给人新鲜感。如果只看到表面,加上司空见惯,就会老认为没有东西写。 X6 n ^J)  
j}_}zq"6  
这就需要善于把“老歌”换上“新词新曲”,换的好同样是悦耳的“四季歌”。因此我觉得,多留心是关键,人说“处处留心皆学问”,我认为处处留心出新闻。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你启发。人们的谈话本身就是“发布新闻”,只不过是口头发布的“新闻”罢了。 b 0shQf\  
l74 "pL  
新闻线索就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,只要有心,只要热心,只要做到眼“毒”、鼻灵、耳聪、嘴活,就会发现新闻线索,就有写不完的新闻。只要有心,就能感觉到变化。记者要善于在积累的材料中发现新闻,脑子里积累的材料多了,每碰到典型的人和事就会闪出火花,这就是人们说的灵感吧。只要抓住了灵感,也就等于抓住了新闻。新闻事实寓于现象和事实之中,要将“四季歌”写出新意,就要去表及里,掌握一些深度新闻。 #`CPW4Y  
HkC;DH   
例如一年一度的护士节到来前,我就发愁到底写什么样的稿子。急诊室、小儿科、ICU、120的护士和手术室的男护士都写过了,该写谁了呢?突然想起医政科一位副科长曾对我抱怨,我们的护士不被尊重理解,遭遇病人家属责打都无处诉说。 `0^HTW4=y  
.5Mm9T[qa  
于是,我开车前往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采访了几位护士长,聆听了解基层医院护士们的真实生活情况,获得第一手最鲜活的资料。 .jI#5S%  
h"PUNT|<e_  
就这样,因为平时留心到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语,我写成了一篇《护士心声——动力源自理解与尊重》,不同于以往只写某个科室护士如何辛苦,而写出了护士普遍不被理解的生存状态。而在前往临江镇采访的时候,意外获悉该院有一位护士徐慧照顾植物人母亲已经4年多了,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,哥哥嫂子都已过世,于是第二次采访,写成了一篇《久病床前的女儿孝道》。 VS2} X!.  
k9sw~ y  
我们身为记者,要跟随形势转变思路,始终落实“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”活动,抓住读者关注的热点新闻。 .*WPz-~  
;]+] s  
二、抓住夺人眼球的热点新闻 }pd`}C  
NP&h]9  
新闻报道“四季歌”,一是“唱”新,二是“唱”好。如何唱好唱新?就要抓住不同以往之处,尤其是那些夺人眼球的热点新闻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生活,勤思考,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,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是题材。 _^zS8L#G  
v?A?ZwnU  
2011年我结婚,由于时代不同,明显感觉我们这一代结婚所花费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远远超过父母那一代。于是,我根据自己的结婚经历并采访了一些同学、朋友和婚姻登记处负责人,写出了一篇《结婚开销演变“积蓄大血拼”》,在前年的《海门》杂志和去年的《海门日报》上刊登。由于我自己经历过,能够写出那种切身感受,这篇文章引起了父母辈们、准新娘准新郎们的关注。 !9vP[Ny  
g15)b!bvA  
2012年,我从网络上了解到,香港人抗议大陆孕妇赴港生子一事又掀起波浪,而这次香港政府也终于出台规定,明年公立私立医院都不再接受大陆孕妇生子。我想起一位初中同学正巧今年在香港生了孩子,在上海做完月子刚回海门,我便与其联系后上门进行采访。随后从同事那里获知另一位曾在香港生孩子的海门产妇,辗转与她联系后采访,我还前往市计生委咨询相关政策问题。 T%|bf rL2P  
Mil>@1'P  
五月小长假期间,我开始写这篇《海门孕妇为何赴港生子》。在这次写作过程中,我觉得我有所改变的地方,就是写作之前多思考,尽量在文章的每个大部分开头提纲挈领地归纳出观点。 kJH-z7B>z  
2bZ+Xv_  
虽然新闻讲究客观,不能直接表露记者的观点,但可以通过文章的倾向、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表现出来。这样文章显得更理性,观点更鲜明,思路更清晰。我花了一周的时间用于修改,尤其对最后一部分重新进行了大力气调整,努力让读者能一眼看清我的文章脉络。这篇文章获评好稿。 /]L( 20  
W wLge  
三、采访注重细节 +YL ZqL  
>*/ f $?3  
新闻采访,虽然疲劳和辛苦,但是生活中那朴素的美、那生活中的乐趣、那生活给人的启迪、那生活中的感动、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是每一个新闻爱好者的向往。 jcr`k0[`  
KXWgLa-:  
寻找到了夺人眼球的热点新闻,采访时的状态也很重要,要注重细节。要写好细节,记者就必须在采访中深入细致的观察,手、眼、耳、口、鼻、脑一起用,哪怕是瞬息即逝的动作,只有这样做,才能在专访中刻画出一个丰满的、有血有肉的新闻人物形象。 |'_hUWR  
]X\8ow-  
在采访最美护士时,院长告诉我们还未联系上护士孙爱莲,让我们10点多再去。不过和我同去的吴主任告诉我,我们可以利用之前的时间先去敬老院了解被救老人的情况。我们来到四甲,因为客观因素无法先去敬老院,于是还是先去医院。吴主任先从院长和护士长处采访到孙爱莲的背景资料,随后终于联系上上夜班后刚休息完的孙爱莲。采访过程让我受益匪浅。吴主任问得很细,包括老太太的床头朝向是南北方向还是东西方向,做心肺复苏时是右手在上还是左手在上。随后,我们还去敬老院实地了解情况。 |KM^)b  
D1!h xh  
此后,我在采访过程中也尽量细致,问得越细,提问也就越多,同时多留心采访对象所说的话,尽量直接采用他们自身的语言。 P! 42[FF  
g1 ? ?0_#  
四、着力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 .*>B dk  
FT1B- P-"W  
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?着力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很重要,使其具备具体、可感的特点,给予读者以生动的感觉。着力写出具体的、立体的,能让读者感觉到栩栩如生的人物,从而以其鲜明的个性将读者紧紧吸引,并和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。 }Y6|>zO:  
!Je yd t  
2012年,我采访一位尿毒症患者孙伟,他患病已经12年了。可是从他精神奕奕的眼中、满是笑容的脸上,我一点都没看到尿毒症的影子。在谈话中,我也屡次被他那坚强乐观的精神所感动。于是,我将这种感动写进文章,着力描写他与病魔坚强斗争,风趣幽默、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,写成了一篇长篇人物通讯《生命在血液“交换”中延续》。 KMcHE)7=  
.LRUd2+<  
在东灶港某村庄荒无人烟的角落里,坐落着一栋黄色墙面、不太起眼的平房。平房附近没有别的建筑,显得特别落寞孤清。在这里住着一群容貌畸形、长相恐怖的人们,他们就是麻风病人。病人姜如芝双目失明,眼睛凹陷发红,皮肤黝黑,头发稀疏,腿部溃疡,身上散发出阵阵臭味,仿佛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卡西莫多。在她的身旁,一个中等个子、其貌不扬的男子正在为她换药,他就是麻风病人的守护者李庙林。对于别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人,多年来他照顾有加,对此他说:“他们很可怜,没有家人。我呢,父母、丈人、丈母娘都不在了,就把他们当父母养着。只要我身体允许,一定好好照顾他们,直至养老送终。”他的话语虽质朴,但是却深深感动了我。 "(X4y`  
Hdtq;-ym  
第一次采访,由于同行的人行色匆匆,未能畅聊。于是我又去了一次,谁知这次去却扑了个空,李庙林有事不在。他没有手机,我意犹未尽,便采访了村里和他熟识的人。地震救人讲究“不抛弃,不放弃”,我们采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我第三次又去东灶港,终于找到了他。然而与他几十年的守望相比,这又算得了什么啊!在写这稿篇稿子时我突破了自我写作模式,通过和人物的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所想,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精神,这篇稿子获得了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等许多奖项。 1C. k&Eq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18638) |  收藏